7个月,梅县区就超额完成了县镇村年度绿化计划种植苗木任务。据梅县区林业局统计,截至7月底,县镇村绿化已种植苗木26.3万多株,完成计划种植任务的177%,新增绿化面积342公顷。而年初梅县区定下的目标是14.8万株。
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以“争当绿美广东示范样板”为目标,以开展“双联双建”行动为抓手,梅县区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工作,全面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生态文明新风尚,吹进梅县区的大街小巷、山野田园。
由上到下
“双联双建”形成强大合力
今年2月22日,绿美生态建设“双联双建”行动在梅县区新春第一会——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启动。行动启动当天下午,梅县区委书记温助民即率领区四套班子成员,到东部快线第四标段、白渡镇蕉南村南华坝和梅南镇新塘村等植树点共植新绿。
作为梅县开展绿美生态建设“自选动作”的“双联双建”行动,脱胎于梅州市“绿美我家·美梅与共”“绿美示范·各美其美”和“绿美梅州·绿色富民”三大行动的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旨在推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各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良好氛围。其中“双联”指“百企联百村”和“千干联千户”,“双建”指建设“二十个主题林”和创建十大“最美”绿化美化示范样板。
上行下效,合力乃成。梅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双联双建”行动,深入研判部署,成立绿化工作专班协调推进,建立区领导干部包镇和典型村、镇领导干部包村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梅县全区65个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结对19个镇389个村(社区),开展组织共建、资金共筹、行动共振、绿美共管的“四共”活动;3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联系千户群众,发挥“五带头”作用,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植树、管护等工作;全区392家各类企业全覆盖结对联系389个村(社区),全方位、各领域组织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双联双建”行动,凝聚起绿美生态建设的强大合力。
紧盯省下达梅县区2024年度7.5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梅县区通过调整树种组成,优化树种结构等,实现优化林分,提升改善林相。按照“连片集中,大斑块”理念,梅县区坚持“宜封则封、宜抚则抚、宜改则改”的原则,做到精准调查,精准规划设计,大面积连片集中推进。
以“连片集中,大斑块”为主题,梅县区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又在白渡镇规划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点,规划建设面积18981亩,分四种作业类型进行,做法得到了梅州市林业局的肯定。
结合实际,梅县区林业局实行林业工程建设领导带班挂点工作制度,印发了《梅县区林业工程领导带班挂点工作方案》,加强林业工程质量监管,成立了五个督查指导组,主要开展技术指导,抓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开展巡查督查,有效提高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工程质量和进度。
据梅县区林业局统计,“双联双建”行动启动以来,梅县全区共筹集绿美生态建设资金4800多万元,全区各级林长到镇村参加植树活动1162场次,区直机关、各类企业到结对镇村参加植树活动718场次,区镇村开展捐资捐树活动646场次,投入区镇村绿化资金3820.8万元,打造“客商林”“侨心林”“青年林”等各类主题林150多片。目前梅县区已全面完成4.08万亩林分优化任务,占任务的105%,已实施森林抚育8500亩,新造林抚育18934亩。
今年4月17日,梅州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现场会在梅县区召开,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与会嘉宾对梅县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由绿及美
因地制宜打造优质绿景
厚植绿色本底,如何实现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变?梅县区给出的答案是——由绿及美。
全面推进“双联双建”行动的过程中,梅县区全覆盖绘制389个村(社区)管护责任图,建立网格化管护机制,组成18个“绿美人才服务团”,全面指导县镇村绿化美化工作。
主体建设完成后,梅县区又扎实开展县镇村绿化“回头看”,成立6个督查组下沉镇村,对绿化工作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督促做好见缝插绿、补绿增绿工作。
一系列有效举措之下,梅县区高标准绿化美化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东部快线“樱花大道”景观,培育雁洋镇雁上村、水车镇白沙村等一批乡村绿化示范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打造绿美小花园、小公园等670多个,创建星级“美丽庭院”示范户400多户,城乡“由绿及美”初见成效。
作为绿美生态建设重要载体的森林公园,则是梅县区集资源聚合力,在城区打造“由绿及美”的另一举措。其中以梅花山森林公园、宪梓公园成效尤为突出,已经启动建设的梅县人民公园规划宏大,绿美新城乡的生态内涵将随其建成后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段一树、一处一花”,是梅花山森林公园的特色所在。公园广场主台后山、宪梓体育场北四区侧、华景酒店对面入口、文体中心大楼前、森林公园正大门至富力阁等地段,组团式种植梅州本地梅花品种潮塘宫粉、桃红宫粉、朱砂等大苗660株。在环山公路,分段连线种植绣球紫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大腹木棉、樱花、玉堂春等大苗177株;在乒乓球活动场,种植着杏花大苗101株;在宪梓体育场后停车场,种植着红花紫荆大苗20株。
以“山城相依、生态惠民”为主题的宪梓公园,是梅县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该公园位于梅县中心城区西北部,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共享共建的方式分期分批建设,力争通过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为集休闲、健身、观光、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森林公园。该示范点由梅县区委书记、区第一林长温助民挂点建设,挂点领导化身“一线施工队长”,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亲力亲为宣传发动、组织落实,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动员社会力量,把示范点建设绿化工作抓到点、抓到位。在干群的合力推动下,宪梓公园于2023年11月4日开园,献礼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目前,宪梓公园已投入3136万元,建成宪梓公园门楼、广场、停车场、休闲长廊、景观亭、休闲座椅、樱花登山森林步道、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实施森林抚育提升834亩,林分优化810亩。去年12月,该示范点获得“2023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称号。
同样位于梅县中心城区西北部的梅县人民公园,地处扶大高管会三丰村、三葵村和南口镇双桥村、瑶燕村等村,前身为梅县区三丰县级森林公园。该公园山地总面积为8947.5亩,山顶海拔高度为388米,公园内物种丰富,适宜打造成城区公园。目前梅县区已完成梅县人民公园规划红线区域内的勘测工作,一期东大门平面规划工作,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平面规划工作,《梅州市梅县区三丰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并启动了梅县人民公园一期(葵岗安置区后山)简易防火通道的建设工作。此外,梅县区还在该公园规划建设“二十个主题林”,现已完成500亩主题林建设方案,获梅州市林业局批复,并初步规划好地形图、正射图等。
加快推动城区森林公园建设的同时,梅县区积极谋划推动各类镇级公园建设。据梅县区林业局统计,目前梅县全区已建成镇级森林公园26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乡村7个,省级绿美古树乡村2个、省级绿美红色乡村1个,以及建成广东树龄最长的千年古梅公园、以杨桃古树群为核心的松口长山坝杨桃古树公园、以龙眼古树为主题的松口镇大黄村龙眼古树公园、以乡土古树群为主题的松源镇白玉古树公园等,着力打造“山城相依,绿美相融”的城乡“新绿肺”。
由美而富
生态美景带热旅游经济
绿美建设带来看得见的变化,是景观的变化、空气的清新;看不见的变化则蕴藏在由美而富的“美丽经济”中。
受绿美生态建设带动,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整合乡贤资源,在3800多亩茶山上种植万株樱花。今年2月,阴那山茶园樱花火爆“出圈”,从2月中旬起近一个月时间,吸引了5万多人次游客,带动景区观光车、餐饮、住宿等直接收入200多万元。
花团锦簇的樱花美景,并非一日之功达成。早在2019年起,位于阴那村的灵光寺旅游景区就已开始布局,投入480万元先后种植近2万株红粉佳人、牡丹樱花、香水樱花。灵光寺旅游区总经理曾振华介绍,景区学习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的永福樱花园的做法,经过三年的精耕细作,于2022年首次开园,并每年举办樱花节活动吸引人气。开花期间,景区酒店51个房间基本订满,餐厅门口也大排长龙。
景区的爆火,辐射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在景区内经营饭店的阴那村村民李赞涛说,花期景区每天都车水马龙。他的饭店日均接待27桌客人,梅菜扣肉、山泉水炒鱼等特色菜和茶叶、蜂蜜等农产品卖得最好。
借绿美旅游经济的东风,阴那村筹资建成购物一条街48间店铺,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交由阴那村委会统一经营管理。店主们向游客销售茶叶、蜂蜜等土特产,每年为阴那村创造租金收益20多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我们力争到2025年,游客人数达到65万人次,旅游收入增加20%以上;茶叶年产量达到48吨以上,产值增加20%以上。”阴那村党支部书记温国庆表示,阴那村牢牢守住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以实施绿美阴那为契机,完善管林护林优林常态化管理机制,盘活旅游资源,拓展以禅茶文化为主的乡村生态富民产业,推动灵光寺、茶海观峰、樱花茶园、雁南山居民宿等旅游业态提档升级。
由美而富的辐射区域,远至约7公里外的雁洋镇雁上村。阴那村樱花盛开时节,村民杨宇劲每天忙着收拾自家的民宿房间。“我这里有14间房、18张床,平时也就‘五一’‘十一’等假期时爆满。现在沾阴那樱花的光,每年春天能承接不少远道而来逛茶山、赏樱花的外溢游客。”杨宇劲说,雁上村民宿有六七家,餐饮店有20多家,土特产、纪念品店30多家。
以创建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雁上村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完成了主干道沿线100多座民房风貌提升,改造提升“四小园”61处。雁上村党总支部书记叶新全介绍,今年以来,雁上村投入约8.6万元在村“四旁”“五边”见缝插绿种植梅花、红花檵木、樱花等苗木共731株,推动林分优化和林相改造,实施路树更换补种,强化村内绿化种植和管理养护,实现“绿富”双赢。
随着“双联双建”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梅县区正按照“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加大力度创建“美丽庭院”等“十大最美样板”,进一步完善管护机制,坚持绿美共谋,全面提升区镇村绿化美化水平。一个“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绿美富强客家新区,呼之欲出。
名词解释
指梅县区组织发动全区各类企业全覆盖结对联系389个村(社区),引导广大企业深入挂点村(社区),通过认捐认种认养、种植“企业冠名林”等方式,积极参与绿美生态建设。
指梅县区组织全区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19个乡镇389个村(社区)结对共建,统筹安排区直机关3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职工联系全区千户群众。每个共建单位结对若干个村(社区),开展组织共建、资金共筹、行动共振、绿美共管“四共”活动;每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3—5户群众,发挥“五个带头”作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绿植绿护绿活动。
包括林长挂点林、人大代表林、政协委员林、巾帼林、客商林、企业冠名林、党员先锋林、结对共建林、百村万树林、国防林、青年林、法治林、通道林、防火林、成长林、文化林、财金林、健康林、护岸林、城建林等。
包括最美乡村、最美圩镇、最美机关、最美校园、最美医院、最美企业、最美小区、最美庭院、最美公路、最美河道等。此外,每个镇和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都要打造示范主题林和若干个“最美样板”,实现“一镇多林、一镇多点、一村多林”。每个主题林和“最美样板”建设都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形成全民参与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