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文明网

后疫情时代 “心理免疫力”要提高

发布时间: 2022-12-29 来源:梅县区融媒体中心|0 浏览量:0次

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进一步优化了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政策。但是,随着政策调整、感染人数增多,不少市民面临病毒感染的不确定性,都会出现焦虑、紧张的心态。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面对如今优化的新冠病毒防控政策,不少市民表示,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看着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一个个“中招”,反而会更担心自己或者家里人也被感染,从而出现焦虑、恐慌的情绪。市民:“我听很多人说如果感染到了会很辛苦,所以肯定不希望被感染的。但是很不幸,我们还是有可能会,只能尽量时刻戴着口罩了。”市民:“同事那些也有阳了的,上班上得都(很紧张),小孩子一般会比较担心,就自己做好防护吧。”不仅如此,还有人担心“外出后到处都是病毒”,不敢走出家门,也不愿开展社交活动。对此医生表示,人们对未知事物和不确定因素是自然会有恐惧感的,防控政策的优化让病毒感染的不确定性增加,这是引起人们焦虑的主要原因。梅县区中医医院儿童康复科主治中医师罗秀玲:“2023年1月8日开始,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实施乙类乙管了,我们之前还是乙类甲管的,那对于这个管控放松的话,可能很多市民就会有一些焦虑的情绪,可能会有紧张或者害怕,因为不知道身边哪些人阳了,可能就会害怕自己也被感染。但是我们要知道有这种焦虑、紧张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医生告诉记者,从心理调适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主动适应现实,科学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获取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慌。另外,绝大多数类似情绪、压力可以通过自我放松得到缓解。

梅县区中医医院儿童康复科主治中医师罗秀玲:“首先就是生活作息要有规律,第二个的话就是要适当运动,比如说慢跑、散步,或者做一些瑜伽都可以。还有我们在饮食上也是要均衡的,营养均衡,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这个可以帮助我们稳定神经。还有我们可以多和亲朋好友交流,跟他们分享,来减轻我们焦虑的情绪。还有一个就是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说画画或者打游戏、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