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高发期。近日,梅州发生了溺水事故,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每一起溺水身亡事故的发生,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严防溺水!严防溺水!严防溺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防溺水警钟一定要敲响,六问六答一起来上这节防溺水“必修课”。
1.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①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②即使是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③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④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⑤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2.哪些地点是溺水高风险区?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①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②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③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3.关于防溺水家长需要做什么?
学生放假,安全意识不能“放假”。家长需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准确掌握孩子的动向,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一旦发现,孩子想要去野外水域玩耍,一定要及时制止。
4.关于防溺水,哪些误区要避开?
①游泳圈、充气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
——错!没有任何设备可以代替成人监护。
②孩子溺水时,一定会拼命拍水或大喊,能被及时发现?
——错!很多溺水都是悄无声息发生的,而且发生得非常迅速。
③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错!呛水、抽筋、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导致会游泳的人溺水。
5.他人溺水如何施救?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8点要知道:
1.检查反应
拍打双肩,观察溺水者是否能说话,是否有眨眼和肢体活动。
2.呼叫援助
呼喊求援,拨打120,并获取除颤仪(AED)。
3.开放气道
侧头迅速清理口鼻内的泥沙水草,仰头提颏开放气道。
4.判断呼吸
5—10秒内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溺水者存在自主有效呼吸,应置于稳定的侧卧位(恢复体位),以免因呕吐导致气道窒息。
5.人工呼吸
如果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样呼吸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确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运动。
6.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对人工呼吸没有反应者,立即开始30:2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7.使用AED
迅速擦干胸前皮肤,AED开机,并按照语音提示操作。
8.重复ABCD步骤
重复CPR与AED操作直至120专业人员到达,如患者出现明显肢体活动则停止CPR并检查呼吸是否恢复。如呼吸恢复正常,将患者置于侧卧位。用保温毯给患者保暖避免失温,并持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6.万一溺水如何自救?
①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②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③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④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呼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脚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二会”
1.发生险情时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
2.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