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交通当先行。近年来,梅县区秉承“若要富、先修路”的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交通主抓、部门配合、全民参与,以党员干部为“头雁”,带动乡贤、村民捐款捐地共同建好“家门口的路”,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快车道,为群众铺设了一条致富路。
一大早,记者跟随南口镇洋龙村的村民朱伟东来到果园,检查柚树生长情况,对柚果进行管理。他告诉记者,村里道路完善后,他们运输柚果更加方便,成本也减少了。
洋龙村村民朱伟东:“以前路不通,运输要绕道。(现在)大车来得了,方便了十分多,运输的成本也少非常多。(收入)肯定有所提高。”
在2022年以前,洋龙村的道路是四米宽的单向车道,货车进不来,满村的果子只能分批运送,群众出行也比较困难。为改变这一局面,洋龙村决定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发动乡贤、村民捐款将近一百万元,同时采取“以地代捐”的形式,将占用土地按价折合,转换为捐款,动员村民共同参与,共同建好“家门口的路”
洋龙村党支部书记余国玺:“通过(发放)倡议书、入户去做他们的工作,(发动)乡贤村民还有外村的捐钱。有农户捐出了好多地方,还另外捐了1万多元。最终在2022年把路基整理出来了,去年底政府也非常关心,把我们的路面(进行)硬底化,(现在)基本上是6米路面双车道,大大改变了村容村貌,也给群众带来了实惠。”
退休干部吴建荣:“(村里)干部是做得比较好的,首先他们能够以身作则,带头捐钱,另一个是认真发动外出乡贤和本村村民(捐资)。在路的拓宽工程方面,我认为干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道路做得很好,大家都比较满意。”
退休老校长吴建荣就是其中一位捐资的乡贤。在村里较有威望的他,与党员干部一起发动村民进行了捐款。如今,得益于道路的拓宽,村里还同步进行了桥梁的修缮、周边环境的提升改造。出行更通畅了、环境也美化了,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退休干部吴建荣:“我家里捐了5000元,我告诉(村民),大家都要量力而捐,有钱的捐多点,没钱的捐少点。大家也是群策群力,对我们修路这个工程,因为是民心工程,大家都认为要出心、出力、出钱。我们发动干部群众另外再捐钱,把桥面从原来的4米扩大到了6米半,大大方便车辆跟来往人员的通行,也使广大群众看到了干部是办实事的,所以村上做什么东西,大家都能够同心同德,积极配合。”
在我区,像洋龙村这样齐心协力建设“四好农村路”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区坚持共建共管共享,采取上级补一点、区级融一点、镇村筹一点、挂点单位出一点、乡贤捐一点“五个一点”的筹资、捐地建设模式,凝聚起共建共管共享“家门口的路”的强大合力,有效破解了农村道路建设资金、用地难题。
据统计,三年多来,全区累计完成县乡道升级改造401公里,通自然村路面硬化112公里,新(改)建桥梁14座,全区乡贤、群众累计捐款8000多万元,“以地代捐”或无偿捐地3万多平方米,占新建道路面积的42%。目前,全区农村公路硬化通车里程2873.8公里,通镇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通村公路硬化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到100%,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与国省道干线有效对接,实现镇镇相通、村村相连,为苏区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